編輯:電子樣冊、新聞資訊、產品互鏈推廣指南
日期:2021-08-03 訪問:1556
平原放馬聞笛聲
——讀陳鄭《心園牧歌》
文/黃永贊
對于詩歌我向來沒有研究。高中時代,突然間對詩歌有點莫名奇妙地喜歡上了,并由此萌動了寫詩的念頭,成天不知天高地厚地做著詩歌燃燒的清夢。但是無論怎么嘗試,就是做不到把這些方塊字拼接成長長短短的詩行,從此只好打消寫詩的念頭。
那些年,一度迷戀席慕容的詩,汪國真的詩,顧城的詩,海子的詩。我曾把這些詩行工工整整地抄錄在筆記本上,反復吟誦,在畢業季作為校園贈言題贈同窗,覺得其中的意境正合我意,青春的我擁有一顆驛動的心。
我深以為,寫詩要比寫散文難得多,需要的是生活的積淀,需要的是捻斷數根須的執拗。詩人的思維總是跳躍的,如跳動的音符,似花非花,看山不是山,朦朦朧朧,虛無飄渺,有所指又似無所指,這也許是詩歌讓人看不懂的一個原因。
洗盡鉛華,過盡千帆,終于等來了陳鄭的《心園牧歌》結集,正規線裝書局出版,遂了詩人多年的夙愿。這本詩集濃縮作者二十年詩歌創作精華的個人現代詩集,書中涉及內容眾多,情感豐富,文采出眾,詩韻悠長。有對時光的感嘆,對理想的歌頌,對真理的探索,對真情的流露,對人生的思悟,對夢想的追逐……
“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,還有詩和遠方。”我想,生活之于陳鄭,如詩如夢,琴棋書畫詩酒茶,在詩人眼里,一切景語皆情語,一切皆可入詩。在他看來,生活的低吟淺唱,也只有詩里才能保留著那些在平常中難以留存的心靈的軌跡。
陳鄭從青少年時代開始,就愛上了詩歌,二十多年來一直筆耕不輟,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執著。因為,“寫詩是自我的,但也是寂寞的。”作者二十年堅守,尋覓自己的初心,一直沒有放棄當初的夢想,實屬難得。在詩人筆下,家鄉的山川河流,楠溪的四時景象,鄉村四季農時,一切都充滿了情趣,充滿了生命的張力,字里行間充盈著熱愛家鄉的情愫,這是詩心的自然流露,也是詩人多年如一日堅持創作的不竭動力。
“生命原是應該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原,世界仍是一個溫柔的等待我成熟的果園。”讀席慕容的詩,在詩中領略千種風情、萬般滋味。讀永嘉詩人陳鄭的詩,則別有一番風味,如同一支清遠的笛,婉轉悅耳,悠揚深遠,讓人想起生活的本真,想起淡淡的鄉愁,想起歲月滔滔,想起家園不老……
永嘉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,陳鄭生于斯、長于斯,喝著楠溪江的水長大,是楠溪江的水浸潤著他的詩心,創作的靈感汩汩如溪流。當前,溫州正在奮力打造甌江山水詩路,將打造出“詩與遠方”相結合的最佳詩意旅游目的地,將詩詞文化與自然山水對接,為甌江山水詩之路增添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。這為詩歌的繁榮與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,詩歌創作正當其時。
歲月靜好,靜水流深,云卷云舒。陳鄭還很年輕,詩路正長。于時光阡陌中,我們默默期待著,期待著楠溪江的靈性,滋潤著他在詩歌創作的路上上下求索,守正創新。
《心園牧歌》,永嘉詩人陳鄭著,線裝出版社出版,當當圖書網有售,定價45元。
陳鄭,1981年生,浙江永嘉人。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,現居浙江溫州。自幼喜歡文學,16歲開始詩歌創作,詩風典雅、綺麗。承“新月派”現代詩影響,在20多年的實踐創作中扎根傳統古典文學,創新詩體,自成風格。詩歌具有意境之美、形式之美、韻律之美的“三美”特色,形成了當代“新月派”詩風。
查展會信息、找電子樣本--畫冊/展會/軟文互鏈推廣 |
|||||||||||||||||||||
|